注:本文来源网络
这两年蓝牙耳机技术是越来越成熟了,从最开始的仅仅追求续航,到后来更看重音质,再到如今“主动降噪”功能也成为了耳机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然而,在降噪耳机逐渐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质疑:
“为什么我戴上降噪耳机后,自己放个屁还能听到声音?”、“降噪耳机是不是智商税?为什么人声没有被屏蔽掉?”
针对这个问题,今天教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主动降噪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主动降噪技术(ANC)的原理。
我们知道,声音是通过声波来传递的,主动降噪就是通过拾音麦克风收集外界噪音,然后由系统生成一个与噪音相对应的反向声波到音频输出端。两种声波叠加后相互抵消,实现噪音的减弱,让扬声器出来的声音更清晰。
主动降噪处理什么噪音?
就目前的技术来看,市面上的主动降噪耳机处理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是50Hz ~ 1000Hz,属于中低频。由于生活中大部分车辆、环境的噪音都是在100Hz ~ 1000Hz范围内,所以耳机对这类噪音的屏蔽效果相对就会比较明显。
而对于一些中高频声音,比如人声,频率范围为100Hz ~ 8000Hz,绝大部分处于中高频,明显超出了主动降噪处理的声音频段,所以耳机对这类声音的屏蔽效果就会相对较弱。
为什么不屏蔽人声?
首先,要知道耳机麦克风、扬声器等系统特性存在一定的延迟,而主动降噪是需要针对即时的声音迅速进行反馈抵消,这就要求声音的振动频率是比较慢的。
假如说耳机的降噪机制处理反馈时间为0.0005s,那么对于200Hz的声音而言就只错过了一点点,但如果是2000Hz的人声,那就错过1次完整的声音振动了。简单地说,低频声比高频声更容易被及时处理。
另外,在进行“采集声音——生成抵消声波——播放‘白噪音’进行抵消”这一过程时,对于规律性较强的声音效果会比较好,但是人的说话声变化快,波形不稳定,几乎没有规律,自然也就更难被消除了。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从实用性角度来说,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环境噪音频率都在100Hz ~ 1000Hz范围内,主动降噪功能已经足以隔绝大部分的噪音。
如果耳机把人声都完全屏蔽掉,那对于用户安全反而会有一些不利影响。因为在很多场合下,即使我们正在使用耳机,也需要通过外界声音选择性地获取一些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有些降噪耳机特别加入“环境音”模式的原因,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能听到周围一些声音,戴着耳机也不影响跟朋友交谈,过马路时能听到汽车鸣笛声,出行坐地铁、公交时也不用担心错过广播信息。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基于目前的降噪技术来说,暂时还没有一款降噪耳机可以做到彻底降噪,不过如果未来降噪技术能有突破,将高频声音隔绝掉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从体验角度来说,彻底降噪并不符合真实生活场景,很少人会需要完全隔绝声音,毕竟还有很多信息需要留意。
所以,大家在选购降噪耳机时,除了要看配置参数,同时还要综合音质、连接稳定性、佩戴体验、续航等多方面去考虑哦~
你用过降噪耳机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