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西涌暗夜社区海滩,深圳市天文台观测工作人员在配合落实海防工作的常规观测中监测发现西涌海域出现荧光海现象。
据了解,每年春季快速温度升高的时候,海域都会快速藻类爆发,荧光藻算其中一种。如果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属正常现象。藻类爆发会消耗海水中的氮磷钾等,但规模较小,对海洋生态和环境无明显影响。
什么是“蓝眼泪”?形成海域“蓝眼泪”现象的发光生物主要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夜光藻是一种较大型的球状单细胞生物,直径为0.2~2.0毫米。当夜光藻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其细胞质中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浅蓝的冷光。当海水中夜光藻密度很高时,浅蓝色的光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蓝眼泪。
夜光藻是甲藻门的一个海产属,无毒。夜光藻是沿岸表层种类,分布很广,除寒带海域外,几乎遍及世界各海区。已有调查研究显示,不同海域夜光藻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不同。夜光藻的最适生存水温一般在16~24℃,生存水温上限可达28℃左右。
当水温超过生存上限时,近岸表层水体中的夜光藻会自然死亡。夜光藻最早会在1月份出现,一般是在3月底至5月初容易繁殖爆发,6月初基本消失。密度较高的夜光藻白天在阳光下会呈红色,高密度聚集才会形成赤潮,如果白天海域没有明显的水色异常,说明夜光藻密度不大。预计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可能持续3~7天就会自行消亡。
夜光藻是形成海洋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在国内外海域都很常见。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但大量夜光藻聚对海洋生物会有一定影响,比如阻塞鱼鳃会阻碍鱼类呼吸,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同时,如果夜光藻大量繁殖会使海水pH值升高,死亡后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目前,厦门海域渔业养殖已清退,夜光藻的局部聚集对渔业危害不大。
夜光藻在海水里有一定粘稠度,密集区海水偏碱性,有可能引起皮肤不适,提醒市民和游客尽量不要在夜光藻发生区域开展亲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