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年的模式探索和磨合,科技已逐步纵深嵌入商业银行获客、精准营销、客户运营、风控建模、贷款生命周期管理等业务环节,并毫无疑问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眼下,一个趋势性的现象正在发生: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正走出零售业务范畴(如零售信贷获客及贷前管理、个人财富管理代销等常见模式),向托管业务、资管业务等中间业务,交易银行业务等对公板块强势挺进。
也就是说,科技嵌入的金融场景正在向更为封闭、更难为客户所感知的领域扩容。一批意识更先进、嗅觉更灵敏、体制机制更灵活的银行,正“闷声发大财”加速试水科技在中间业务和对公板块的应用。
产品净值化倒逼科技加速嵌入托管
高度关心底层资产负面新闻,但缺乏舆情预警;人工处理各类数据容易产生错误,每次向管理人要数据都占用了团队太多时间;很难快速掌握各类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情况;缺乏资产集中度分析,且不知道自己管理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排名……综合对多位资管人士的采访,上述几点都是他们在实际业务操作层面遇到的痛点。
最有可能解决这些痛点的,是托管行;而最适合用来解决这些痛点的,是分布式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这一次,以12.76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托管资产余额位列国内27家托管行第二的招行,率先出手了。
近日,招行推出托管绩效分析客户端,通过可视化方式为管理人实时呈现产品收益、风险走势和数据内在逻辑,旨在帮助委托人遴选投资管理人。其底层技术就是分布式计算方式、实时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招行资产托管部相关人士表示,该平台可定制化呈现不同的数据(资产整体配置,管理组合的风险收益数据)和计算结构,还可为每一个用户定制绩效界面,并根据用户需要快速反馈并修改。比如有些管理人更重视数十类风险指标呈现,有些则更重视投资经理、市场因素、收益率来源等归因分析。
“招行是为数不多的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系统的银行。我们的托管系统率先应用了分布式技术,已经由功能导向驱动到数据导向驱动。过往是功能模块触发核算估值,现在是由数据自动触发核算,实现实时估值。”招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姜然如此概括招行此次推出的托管绩效分析客户端。
姜然的话勾勒出一个很现实的背景:资管新规之后净值化产品发行加速,托管系统必须能实现实时核算、信息披露、风险预警——而这也是各家银行都在加码科技在托管系统应用的原因。与招行自研系统不同,还有一些银行以借力外部机构的路径来升级托管系统。
据悉,近日某大型银行与一头部互联网机构启动了双方联合打造的“智能托管平台”。传统模式中,机构投资者要线下逐家与基金公司办理手续、逐笔下单、逐笔与托管行传递指令,并等待托管行和基金公司的多头交互和确认。而在智能托管平台上,机构投资者可以实现一键下单,便捷开户、自动传递指令给托管行,托管行确认信息自动回传,所有线下流程实现线上化,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科技渗入资管,应用场景扩容
金融科技将成为资管行业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发展引擎,这样的行业共识已经落在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招聘需求和部制架构设置里。
以近日贴出“招贤榜”的广发银行为例,广发行为其理财子公司招聘的五名首席官内,首席运营科技官赫然在列;其招聘的部门级管理岗内,金融科技岗也位列其中。
近日开业的招银理财内设19个一级部门,其中就包含数据科技部;最早开业的首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其五大板块19个部门里,同样设置金融科技部。
“我们的研究部叫研究及数据部,就是希望未来新的数据要对我们有帮助,不是简简单单的传统金融研究。我们还有一个开放平台部,是要把资管变成开放式模块,提供到各个产品中,来适应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如此阐述建立创新模块的初衷。他表示,光大理财招聘了很多跨界金融科技人才,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是光大理财的核心,这两块绝不会外包给其他机构。
箭在弦上,就待一纸开业批复的兴业银行,同样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挖掘。兴业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顾卫平此前表示,未来将通过数据仓库等技术搭建理财子公司自己的数据中心,利用传统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技术赋能投研。从“研”入手,将大数据分析利用在宏观研判或信用分析上,落地至“投”,结合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策略投资等探索量化交易、智能决策在理财业务的应用。
另外还能列举的科技全面嵌入资管业务的一个鲜活例子,是外部机构的“虎视眈眈”。不乏互联网头部平台早就把握这个趋势,试水向资管机构输出技术。
“在金融科技下半场,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共建成为核心,金融机构需要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让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业务加快数字化进程。”京东数科CEO陈生强此前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而事实上京东数科嗅觉可谓灵敏,其去年便成立了资管事业部,并首推资管科技平台“JT² 智管有方”:通过打通交易、风控、产品设计、研究分析等业务流程,提供贯穿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向市场输出产品设计、销售交易、研究分析等系列服务。上证报了解到,截至目前,“JT² 智管有方”已服务各类金融机构150家。
资管机构对于科技赋能业务的热衷可见一斑。
锚定对公板块,迭代交易银行
交易银行是对公板块中,科技嵌入最深的场景。对于交易银行的业务范畴,目前国内银行较为统一的认知是:为企业客户在采购销售过程中提供收付款服务,和在贸易过程中提供融资服务。相较投资银行,交易银行更为侧重资金流动,支撑业务的通常为现金管理。
基于轻资本、低风险、高黏性的属性,交易银行是商业银行公司金融转型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可以借力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技术,对资产进行穿透识别、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智能升级,更高效地沉淀存款、提升客户黏性、提高中收。
以国内首批搭建总部级交易银行架构的广发银行为例,其交易银行部表示,该行较早就开始筹划金融科技与交易银行服务的有机结合。现金管理层面,该行首推跨行资金管理及“极智”现金管理;跨境交易和供应链融资层面,改行首推“跨境瞬时通”和“e 秒供应链”服务,让融资效率提速至秒级。
记者了解到,大湾区客群是该行交易银行重点客群。大湾区制造业企业上下游多、资金需求大,针对大湾区企业日常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在内的现金管理需求,广发银行专门推出全线上化和移动化的服务;对于进出口企业日常所需的跨境结算,广发银行形成了从出口自助收结汇到进口自助付汇、在线开证、电子来单、信用证在线付款的完整链条,并实现了海关税费的自助支付以及外币存款的灵活存取。
据广发银行交易银行介绍,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广发银行每年为企业客户提供便利化国际结算服务达十余万笔。
另外一个例子是同样处于大湾区的股份行——招行。该行从2017年初开始便在集结IT团队研究区块链等创新性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早在去年初,招行便联手永隆银行实现三方之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
一家股份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说,交易银行的线上化、平台化和生态化趋势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应用。首先,信息化程度提高会增强机构之间的数据流动和系统互联互通;其次,企业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管理需求,倒逼银行提供更加智能的产品和服务。
标签: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