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崔倩)“两会精神”怎么理解?“机构改革”有哪些影响?各学科专业有哪些“红色底蕴”?在本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走上讲台,将国家大事和校史校情引入课堂,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2023年1月,校党委书记韩宪洲亲自部署,校党委副书记徐芳牵头,组织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发展规划与评估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深化“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专题会议,明确工作机制,对课程改革和建设进行研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开课课程不断线,将该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了多主体密切合作、多部门有效衔接、多方面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创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学工系统兼职教师为主力的师资队伍,“两支队伍”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了学工系统教师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构建教学班授课团队,授课教师根据个人专长选择教学专题进行讲授,并全部实现中班教学,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党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两会精神”“红色经贸”等多个教学专题,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专题进行动态调整。
此次改革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改革要求,健全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建学校“大思政”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根据改革实施方案安排,首轮授课从本学期第五周开始,覆盖外国语学院、劳动经济学院、国际经管学院和法学院4个学院,第10周开启第二轮授课覆盖其他10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