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产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内地热播,“家暴男”安嘉和成了一代人集体的“童年阴影”。
(资料图片)
如今二十二年过去,提到家暴,很多人仍然会第一时间想起演员冯远征的面目狰狞。
这部剧之后,国产影视剧偶有涉及“家庭暴力”,但大多蜻蜓点水,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般引发全民讨论的至今没有第二部。
而明天,国内首部反家暴题材电影《我经过风暴》正式公映,“家庭暴力”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终于登上了内地大银幕。
《我经过风暴》由秦海燕自编自导,佟丽娅领衔主演,讲述独立女性徐敏如何勇敢战斗,最终逃脱家庭暴力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导演秦海燕的长片处女作,此前她以编剧身份为观众熟知,《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找到你》等都是她的编剧作品。
此次《我经过风暴》首执导筒,秦海燕特意解释“不是为了当导演而当导演”,只是多方机遇下,这个与女性权益紧密相关的故事,让她决定由自己来讲述。
为了更好地探讨当下时常提及的家暴议题,秦海燕自2020年初开始,切实采访了数百个家暴离婚案例,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田野调查,并将案例中的大量真实情节细节融入剧本,最终形成了这个触动观众的故事。
因此《我经过风暴》大胆打出了“如有雷同,不是巧合”的宣传语,显然对作品的现实意义信心十足。
这份电影与现实的情绪共振,要靠饰演女主角徐敏的“丫丫”佟丽娅来传递。
塑造这样一个复杂又痛苦的女性,佟丽娅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己,她坦言“压力很大”。同时她又不断在采访中强调,能接到这样一个角色,“对30+的女演员来说很不容易”。
外人眼中,丫丫饰演的徐敏几乎有完美的生活:她漂亮能干,事业有成,又有着和睦的家庭,丈夫温文尔雅,一对儿女活泼可爱。
可越是在外人眼里有着成功的形象,徐敏的隐痛越是难以启齿:婚后,丈夫陈均 (吴昱翰 饰) 长期对她实施家暴。
难以忍受的徐敏即使提出离婚,仍然只以“感情破裂”作为理由,对自己和孩子遭受的一切暴力闭口不提,片中徐敏的第一次离婚申请还被法官驳回。
至此,她终于决定说出自己的遭遇,试图通过“离婚成功”来摆脱家暴。而《我经过风暴》构建的无比真实的世界,也从此刻开始运转。
电影里,丈夫陈均被刻画成一个有医学基础的大学老师,在外永远温文尔雅,斯文有礼,是同事朋友甚至街坊邻居眼里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也因为懂医学,陈均总是能巧妙地对徐敏施暴而不留下任何足以成为证据的痕迹。
除了拳脚暴力,他还在家里各个角落装了摄像头,随时监视着妻子的一切行动;对徐敏的人格凌辱,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这隐秘发生的一切当然加剧了徐敏离婚的难度,但真正绊住她的,是她将家暴公之于众后,周围人令人意外的反应:
“你要是没错,他为什么要打你?”;“夫妻两个人打打闹闹是正常的嘛”;
邻居们劝她说,“一个女人,不要这么狠嘛,非得把老公送进去啊?”,还有那句所谓的老话“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所谓“好心劝告”,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当家庭暴力被简单粗暴归结为“家务事”的时候,那些正在遭受家暴的人发出的微弱的呼救,就是被围绕在周围的这些劝告淹没的。
《我经过风暴》的创作意图,不止是简单呈现一桩由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它更想通过这个案例,将围绕“家暴”这个词的社会环境剖析开来,试图找出我们每个人对“家暴”讳莫如深的原因,也探讨解决这些血泪案例的办法。
导演秦海燕也有更大的野心:她希望通过电影中家暴对亲子关系的毁灭式影响,为每个父母敲响警钟,“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暴力和恐惧之中”。
为了呈现这种代际影响,导演在剧本中通过一系列细节,以“家暴男”陈均为轴心,展现了一家三代人被家庭暴力影响的人生。
陈均的母亲作为上一代家暴受害者,她选择将无处宣泄的恐惧和压力施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陈均就在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母亲对自己的暴力中长大。
即使已经成家立业,母亲一旦拿出儿时体罚他的戒尺,陈均仍然会害怕到发抖。
而他对暴力的恐惧,转而成为了他对妻子甚至子女施暴的源头。
最让人绝望的细节是,一次次目睹父亲陈均对母亲徐敏施暴后,儿子念念也会在与同学起冲突后拳脚相加。
母亲徐敏赶来阻止他,天真的孩子甚至抬头问母亲,“怎么,是要 (像父亲揍你时那样) 用毛巾吗?”
那一瞬间,徐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逃离家暴,她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成长为下一个“陈均”。
与二十二年前的热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相比,徐敏作为当代独立女性,有逃离的勇气和行动力,是电影《我经过风暴》令人欣慰的一点。
但遗憾的是,围绕在徐敏周围的一切喧嚣,与二十二年前围绕着梅湘南 (梅婷 饰) 的别无二致。
甚至因为互联网的发达,今天的徐敏要面对比梅湘南更多更沉重的非议和羞辱。
正因为如此,《我经过风暴》的公映才更显珍贵。
因为今天,仍然有无数像徐敏一样的家暴受害者或主动或被迫地隐匿在我们周围。
而这部电影就是一众主创们通过大银幕向所有受害者们发出的声援。
就像为电影主题曲填词的《奇葩说》辩手庞颖在微博写的:
作为受害者,“你不必温柔,不必隐忍,不必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