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断句的千年谬误

《论语·为政》中有一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上学以来,老师教给我们的断句就是: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这种断语对吗?似乎少有人去思考。毕竟是老师这么教的,考试也是这么考的,而且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于是大家也就不去考证了。

(一)经典解读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由来的,这种断语和解读,是南宋大儒朱熹对《论语》的注释,因为朱熹的声望和历史地位,后人引以为经典,于是几乎所有后世人都这么去理解了。

我们看下朱老夫子的解读: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这句,是朱老夫子自个加进去的,《论语》原文却并无此句,这怕是朱夫子为了解释自己的断语,强行“加带的私货”。

总之,朱夫子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文来阐释,而是加入了自个的理解,于是这句话就顺理成章的翻译成了: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解释听起来颇有道理,只是我们的孔圣人的言语太过浅白,口水化了吧。

(二)后世异义

后世南怀谨老爷子,对此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应该如此断句,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认为“诲”字下应该有一个小标点。这换汤不换药的解读,个人感觉,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曾仕强教授也认为朱熹的解读有问题,于是曾老提出自己的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我知道,但是我看到你,觉得你不应该知道的,我也说我不知道。

实话实说,曾老的解读,根本不是释文,这是为了配合他讲的《周易》,强行的对孔子进行了阉割。

(三)个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则不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读如下:第一个“之”语气助词,无意义不用翻译。第二个“之”为动词,到的意思。此种用法,可参考“蜀之鄙有二僧”那段中的“吾欲之南海,何如”这句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句中的用法。第一个“知”,为名词,智慧、知识的意思。

第二个“知”,理解为已知晓的,已学会的。整句的意思是:

学习知识,积累智慧就是从已知晓的到不知晓的(探索过程),那些我们不知晓不了解的(知识),才算是真正的(要学的)知识,这样操作才能获得智慧。

知道到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大白话,也算圣人之语么?

只有二十一个字的短短一章,误传了几千年,不知还有多少大家以为常识的东西,实则为千年之谬误

惜哉。

推荐DIY文章
数据价值释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转型
正大广场最全美食攻略 位置绝佳得摄影圈的必去之地推荐
全球微速讯:加内特安踏战靴 加内特的安踏靴什么时候才能用上?
环球看热讯:乘客英文版翻译 怎么简短有效的向乘客介绍一下地铁
绅士风度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真正的绅士风度?绅士风度的规则说明
每日视点!2010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来看看当年和考生一起看到的试卷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