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间,4次耳部手术,患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21岁大学生小陆(化名)相信,这次定能听到更清晰的世界。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肖红俊教授团队为小陆实施骨锚式助听器(BAHA Attract)植入手术,该手术系湖北省首例。目前小陆伤口恢复良好,将于40日后,完成外部挂机,“重启”听力。
中耳炎反复发作,小伙失聪近15年
小陆家住湖北钟祥,本应有声有色的童年却因反复感冒和鼻炎,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受损。“他总让我把电视开大点声。”小陆的母亲回忆,孩子4岁时起,总嚷着听不清,但因孩子并未出现明显的耳部不适,便没往中耳炎上想。
(资料图)
直到小陆6岁时,出现了明显的耳闷、听力下降,母亲才知道分泌性中耳炎悄悄“偷走”了孩子的听力。同年,小陆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鼓膜切开置管术,但不久后,稍有天气变化或身体不适,分泌性中耳炎便再度找上门。小陆10岁时,又再次进行鼓膜置管术,以此缓解耳闷、听力严重下降的情况。
因置管长期滞留在鼓膜处,且耳道内出现反复感染,使得小陆的耳内结构有一定的融合粘连。6年前,他的左耳再次出现间断性流水流脓,双耳听音困难且伴有耳鸣。检查发现,小陆患中耳胆脂瘤,听阈均值仅60 dB HL,属于中重度听力损伤。不得已,小陆接受了第三次手术——改良乳突根治术,此后他一直佩戴助听器来接收声音。
克服中重度听力障碍,大学生小伙考虑再手术
“上课时,老师不站在跟前,就听不清讲什么;下课了,也因为耳朵不方便,不能跟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听力受损给学龄期的小陆增添了许多烦恼,但小伙子依旧乐观,“课堂听不清,下课再多问问;不能跑跳,就多走走路。”靠着积极的心态与不服输的劲,他考上了大学,并表示想尽快治好耳朵,好找份工作为父母减轻负担。
“想让他听得不那么费劲,不管多难,都要试试。”小陆的母亲说,家里的条件虽不太富裕,但让孩子恢复正常听力,融入社会,过上有质量的生活,这一家人的共同心愿。
几经打听后,小陆和母亲来到协和医院求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肖红俊教授。经仔细地询问过往病史、了解病情、检查分析病症后,肖红俊判断,小陆为中重度传导性听力下降,气导听力已达中重度损失,但骨导听力保存尚可,目前最佳的解决办法是骨锚式助听器(BAHA Attract)植入术。
肖红俊介绍,骨锚式助听器(BAHA Attract)为一机两体,分为圆形磁铁样植入物与外接助听器外机。该植入术主要适用于传导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患者,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兼顾美观,可植入部分完全在头颅骨内,完全被头发遮挡。
实施骨锚式助听器植入术 重启世界分贝
“相信医生。”在与肖红俊反复充分地沟通后,小陆及家人最终决定进行手术。
经反复进行术前讨论,评估患者手术情况,细致拟定手术计划、确认最佳植入位置后,4月21日,肖红俊团队为小陆实施骨锚式助听器(BAHA Attract)植入术。肖红俊在患者的耳后做一弧形皮肤切口,细致地在颅骨表面钻孔并扩至合适大小,随后将钛制基座(植入体)植入骨质并安装约一元硬币大小的磁铁,最后将皮肤重新缝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耗时不到一小时。
小陆目前恢复良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希望装机后,听到更清晰的立体声。”预计40日后,将为他完成外部挂机,重启世界的分贝。
“如果耳朵出现反复流脓、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就要当心是否患中耳炎。”肖红俊提醒,相应的听力也会有所损伤,及早发现进行干预治疗是关键。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建议家长每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听力筛查,确保听力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科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道干燥,不随意掏耳。如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及时就诊,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
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学科之一。早在1928年,协和医院已开展扁桃体切除、鼻息肉切除手术。1936年,协和医院正式建立耳鼻咽喉科,1955年成立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发展至今,现有耳显微/耳神经侧颅底外科、耳内科、鼻内镜及内镜颅底外科、喉科及头颈肿瘤外科、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6个三级学科,以及5个临床专病诊疗中心,并建有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下设9个研究室,学科综合实力全国一流。在2022年公布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名列全国第七位,华中第一;首届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暨《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2023)》发布,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专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中专科排名第3位。
融媒体记者:李小雪 胡岚涛
通讯员:聂文闻 彭锦弦 赵炯
编辑:吴健 吕艳丽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