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家有2岁半萌女
立志成为快乐妈妈
【资料图】
生娃之前,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图画书叫“绘本”。
现在我是这么理解的,绘本就是有绘画、有文本,不是孩子自己阅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绘本很神奇,任何岁数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感悟,哪怕存在文化差异,大人孩子也能无障碍接受。
绘本很重要,据说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第一次是在自己是孩子时。
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时。
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后半期时。
绘本的讲述者是大人、阅读者是孩子,构建了大人和小孩共同的阅读体验。
一本绘本好不好,从技术层面来说,色彩优美、线条细腻、构图合理、文字长度刚刚好故事有趣味,看完后有余韵等,都是评价维度,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2点:
1,孩子能不能进入绘本世界。
好绘本会领孩子进入一个丰富而自由的世界,是一种美妙而持久的感受。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居直忆童年:
“妈妈给我读绘本时,我的神经几乎都集中在耳朵,当然也看画,可是妈妈读书的声音对我来说更有魅力,(我)想象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2,父母能不能拥有愉悦感。
好绘本会给大人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安抚。
据我总结,绘本的功能:有故事抓人的沉迷型,有画面精良的欣赏型,有给孩子讲肉麻话的暖心型,有改掉坏习惯的帮手型,有增进全家凝聚力的合家欢型。
黑榜
1
《我不再吃手了》
(日)久世早苗
我已经好久不能给女儿剪手指甲了,她吃手频繁,啃掉指甲,我好说歹说,效果有限,看到这本绘本的标题时,我马上下单。
期待越大,失望越深。
一买来,就把女儿叫来怀里讲给她听。
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正常了2页,后来看到爸爸说“吃手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我赶紧机智地翻译为“孩子咬指甲不好哦”。
我反感评判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说法,说行为不好就行,别说孩子不好,这些传统又流行的语言,我不想从自己嘴巴说出。
接下来的内容,我越讲声音越小,我女儿用力合上,说要看别的书。
小女主整天嘬手,大拇指上嘬出茧子,这个茧子开始变成人的样子,当小女孩一个人的时候,茧子跟她聊天,茧子越长越大,变成八爪鱼,缠住家里人。
小女主太害怕,尽量克制嘬手,茧子就变小了,一旦嘬一口,茧子又精神焕发,越变越多。
(每当对开的页面上画着同一幅画,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次是被吓一跳)造型可怕的茧子图片,让人恐惧的叙事逻辑。
我不反感绘本里有黑暗中的灰狼,森林里有妖怪这种画面。
柳居直说“在孩子的情感生活、情绪生活中,害怕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不了解残酷的事情,才会做出残酷的事情来”。
但画面让大人的我都生理不适,不良习惯显而易见的坏处避而不谈,反而以鬼怪吞噬的夸张大而化之。
这本应该是帮手的绘本,结果小孩不爱看,大人被吓到。
2
《我妈妈》和《我爸爸》
英国 安东尼•布朗
这两本书很畅销,作者大有来头,曾获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书封上摘录了权威媒体的赞美之词,“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颂扬了父母”,“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这个“全天下”显然夸大了,至少不包含我们家。
有次整理女儿书架,我说好久没看这两本了,女儿说,那个爸爸妈妈也太丑了吧。
读到“妈妈手艺好”“妈妈是超人”,我警惕心一下就上来了,别来表面夸你是能者,实际让你更多劳的把戏哦。
而且天天控制体重的我,真的不想承认自己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不想听到这种夸奖,谢谢)不仅不强壮,还腰疼,颈椎疼。
《我爸爸》也是,爸爸全书都穿在睡衣在家,眼睛都睁不开。
(棒在哪)
爸爸不怕大灰狼,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会走高空绳索,敢跟大力士摔跤,轻松跑了第一名,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河马一样快乐(女儿问河马为什么快乐,把妈妈给问倒了),是舞蹈家,又是歌唱家。
这个爸爸真虚拟,妈妈都在那做食物,提重物的,爸爸能不能帮衬下家里。
我老公给女儿讲,我感觉他边翻书边翻白眼。
3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英) 瑞贝卡•帕特森
这本书在我家属于一日游。
小女孩就是整天大喊大叫,弟弟爬进来,大喊“离开我的房间”。
吃东西哭喊“我吃不了那玩意儿”;穿鞋子大喊“我不要穿鞋”,坐在超市的购物车喊叫“让我出去”,冲来家里的小伙伴说“不行,你不能当公主”,在路上躺倒喊着“我脚疼”,吃饭喊太烫,洗澡喊太凉…
看着小女孩张大的嘴巴,以及加大加粗的字体,我仿佛听到声音一样感到烦躁,血压上涌。
让我不舒服的是,没头没尾地塑造了一个暴躁女孩,不知道是嫉妒二胎,还是性格火爆。
还有更不舒服的一点,是这个小女孩在公共场合吵闹时,路人包括妈妈,看向她那种冷冷的眼神,让我难受。
别忘了,孩子是从画的细节读出故事的高手。
看这本书,担心自己女儿不要学着书里那个小霸王撒泼打滚。
孩子情绪失控了,大声说话了,大人能去更好地了解原因,情绪别太冷淡也别太火爆,好好跟孩子说。
黑版暂时这几本,这是非常个人的评价。
尽管有些绘本获得大奖,作者颇具影响,但我喜欢更加符合我个人育儿观以及孩子兴趣点的绘本。
阶段性小总结一下,我不喜欢的绘本有:
1,从孩子的角度,她看不进去的绘本,绘本只是抓手,孩子自己创造的故事世界,才是真正的绘本。
2,从我的角度,用图文给孩子下定义,做评判的,内容里全都是妈妈、没有爸爸的,浪漫化、伟大化妈妈操持家务。
红榜
1
小熊宝宝绘本系列
(日) 佐佐木洋子
这套书女儿半岁就买了,有几本书角被她咬坏了。讲过无数遍,女儿爱听,我俩爱讲。
画风温馨,页面清爽,故事形式感巧妙,简单重复的语言,富有节奏的韵律,很有魔力。
作者说,“那只小熊,胖胖的,画的就是我大儿子两岁时候的样子,虽然他现在已经30岁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他儿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和女儿,似乎也感受到作者和她儿子穿越时空的爱。
2
铃木典丈系列
一开始我买了《咻!溜滑梯》,小朋友首先滑一个正常的滑梯,书的右侧剧透了下一个滑梯…
超长滑梯,过山车滑梯,平滑梯,折叠滑梯,吸管滑梯,穿天滑梯……
从普通滑梯出发,想象神奇的滑梯,想象力狂野而有趣。
因为女儿很喜欢这本,我又买了作者的另一本《我的百变浴缸》。
我们全家更喜欢这本。故事是从日常泡澡的浴缸出发,每天都在同一个浴缸泡澡,能不能偶尔换一个浴缸…
然后就是浴缸想象的饕餮盛宴,球形浴缸、迷宫浴缸,跷跷板浴缸、金字塔浴缸,让妈妈泡着澡,能帮妈妈做饭、叠衣的助手浴缸(关爱妈妈的视角有被暖到),电车浴缸…
正当你好奇想出百来种不同浴缸的人脑回路得多大,对生活观察得多细致时,高潮来了。
小男孩和哥哥的浴缸长出翅膀,飞向月球,但有个戴墨镜的爆炸头小偷偷走塞子,于是哥俩坐着漏水的浴缸去找小偷。
小偷一下在浴缸大厦,一下在浴缸游乐园,一下在浴缸城堡,一下在宇宙大鱼缸。
全家饶有兴致地找偷走塞子的爆炸头,多看几遍,竟发现爆炸头很早就出现了。
我们太喜欢铃木典丈系列,又买了他的《我的神奇马桶》,刚刚寄到,今晚开看。
铃木的绘本,天马行空,从现实过渡到想象再回到现实,一个寻常物件或一个普通游戏,在他手下,就是一段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奇妙旅程,有铺垫,有彩蛋,惊喜不断。
3
阿奇系列
《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爸爸,我害怕了怎么办》
(法) 阿斯特丽德•戴斯波尔德
妈妈本,题材温馨,画风简约,色彩舒服,贴近生活,女儿会安静地听,我自己讲着讲着,也特别动情,感觉每次讲完,都比讲之前,更爱女儿。
这本可能是婴幼儿的心理鸡汤,能温柔地安抚孩子细腻敏感的小心灵。
爸爸本,是爸爸带着阿奇去海边玩的一系列对话,别说对孩子,对大人都是有哲理、能疗愈的金句。
阿奇问起风了怎么办,爸爸说,起风了就有风停时;
阿奇问天黑了怎么办,爸爸说,离天亮也就不远了;
爸爸鼓励阿奇去冒险,也对冒险中的困难给予建议和鼓励,教孩子面对困难,无聊,孤独的办法,对成人也适用。
有些绘本,与其说给孩子看,不如说给大人看。
很赞同一位儿童读物编辑的理念“不必过于强调知识点输入,情感的,感性的更重要”。
其实好看的绘本还有很多,不能一一穷尽。
绘本一人一本几乎30—50元,很多大人觉得不舍得买,买了孩子不爱看很亏。我有两个又能省钱又能买对的小经验。
1,多带孩子到书店窝着。
让孩子看到热爱看书的小哥哥小姐姐在自己看书,是很好的榜样。可以从书架上找开封过的,给孩子讲一遍,看她感兴趣的再买,有的爱不释手型的当场带走,有的颇感兴趣的选择网购。
2,选择网络二手书店。
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作者和题材,不知道喜不喜欢,我就会选择“多抓鱼”这类的二手书店,拿到以后,选择品相好的,回来之后用消毒湿巾逐页擦拭,因为绘本纸张大多光滑略防水。
陪孩子读绘本,是顶级的亲子时光。
我觉得当妈有很多懒可以偷,但绘本时间绝不可以。
最后我想说,读了那么多绘本,没有看到惊艳的中国绘本。
常把外国优秀译本翻译成中文的朱自强有一句话:在日本,是什么人在关注、关心、关怀绘本,是顶尖的学者和画家,可我们中国,周作人、叶圣陶、茅盾等人之后,再不见大学者、大作家对儿童文学亲力亲为了,这是否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倒退呢?
无解,同问。
_END_欢迎戳进来,看其他母婴文梁爽的书